| 公德篇【原创】【陈裕权】 | |
| 作者:gongdezhixin 日期:2009-11-8 17:28:00 |
| 太平治世,无非法律之利剑,道德之警钟!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依靠暴力执行!只对犯法事件发生后才生效! 然道德却是深入人心,指引人的思维与行动! 而所谓“公德”,是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与“私德”相对。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私德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 如此定义“公德”,并不全面,公德只心只有在现实之中才能充分体现其定义! 下面我们就用几个生活细节浅析一下“公德之心”! 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他刚到汉堡时,跟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是冯骥才先生在他的《新视窗机构》中举到的一个短暂的生活经历,但却道出公德之理! 如果有人说这是外国人的公德心,那就让我们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一个反面例子:靠在教室门口的扫帚倒了,出人门口的学生却视而不见,有的从上面跨了过去,有的还勾在脚上跳着玩。这说明什么,咱们一看就知道! 某市大型公共绿地旁有一块宣传牌,其中的“功德”无疑应写作“公德”。公德,公共道德;功德,功劳和恩德,也指僧侣行善、诵经念佛、做佛事及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等。宣传牌上说的显然是“公德”而非“功德”。对于现在我们来说,做功德就是做“公德”. 随之人们公德意识的不断觉醒,一些城市慢慢的出现“公德卡”!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诸如绿化带晒衣服、喷泉池内嬉水、树木成健身工具、邻里不相往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许多无奈的“城市病”也跟着出现。如何让全体市民接受公德教育,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绍兴,有一张特殊的城市“名片”,这张折叠的精美卡片上印有“创建文明城市的目标和步骤”、“绍兴市市民文明守则”、绍兴市“七不”规范和“绍兴市市民公德五字歌”。这张“名片”就是绍兴市设计的公德教育的一个载体,称为“公德卡”。 感动中国节目曾报道过一个真实事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患了尿毒症,她三十多岁当经理的儿子,为了挽救母亲的生命,不顾亲人的劝阻,瞒着母亲把自己的一个肾脏捐给母亲,使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虽这种事迹,在我们身边传过不下十次!但我们仍不能不为之感动! 公德之心向来不只体现在一个方面!而需要我们去注意、去发现、去实行、去传承、去做一个有公德之心的公民,去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
- 下一篇:大学生社会公德调查报告【转载】
| Re:公德篇【原创】【陈裕权】 | |
| 作者:大米(游客) 日期:2010-2-1 14:29:00 |
| Re:公德篇【原创】【陈裕权】 | |
| 作者:大米(游客) 日期:2010-2-2 9:25:00 |
